笔足代耕,不厌兼金归掌握;文能行远,何妨只履上云霄。V.6.13.51_APP下载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入口
江南时报讯 2月20日,长三角一体化(沪通毗邻崇启海地区)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协作签约及揭牌仪式在上海崇明举行。"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协作示范点"正式挂牌,标志着沪通毗邻地区跨省域执法协同机制实现制度化突破。
活动由上海市崇明区交通委执法大队牵头,汇集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十八大队、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宁通支队第四大队、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启东和海门大队、启东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南通市海门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共7家单位。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副总队长袁培、江苏省宁通支队支队长马贵涛、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季祥等出席,共同见证《长三角一体化(沪通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协作协议》签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沪通两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立沪通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监管长效机制,与沪通毗邻地区相关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共同商议,达成“长三角一体化(沪通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协作协议。
长三角一体化(沪通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跨区域跨部门协调联动监管,是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沪通交通一体化执法站的设立启用,为沪通毗邻地区交通运输执法搭建了良好平台。后期各成员单位将以此站点为依托,在党组织联学联建、区域执法协作、信息共享协作、重大活动安保、执法案件协作、应急联动处置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协作能力,提升沪通毗邻地区整体安全水平。
通讯员 吕林剑 宋晓荣
笔足代耕,不厌兼金归掌握;文能行远,何妨只履上云霄。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广西首个抽水蓄能工程地下洞室全面贯通
记者/谭卓雯 通讯员/黄昉
■简 讯
本报南宁讯 (记者/谭卓雯 通讯员/黄昉)2月8日,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广西首个抽水蓄能工程南宁抽水蓄能电站总长超过20公里的29个地下洞室实现全面贯通,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本次贯通的自流排水洞总长接近5100米笔足代耕,不厌兼金归掌握;文能行远,何妨只履上云霄。,2022年11月正式启动开挖,工程应用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南宁一号”,这在华南抽水蓄能工程领域尚属首次。TBM为目前最先进的隧洞施工技术之一,在相同条件下的掘进速度为传统钻爆法施工的4倍。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面进入机电安装新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投产发电,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2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万吨。
笔足代耕,不厌兼金归掌握;文能行远,何妨只履上云霄。作者:钟炼杰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代表提到:作为全球首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以653公里的“闭环”串联起全岛12个市县,将环岛时间压缩至4.5小时,重塑了海南的时空格局。(3月6日《人民铁道报》)
强劲的黄金纽带。自2015年全线贯通以来,海南环岛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3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17.8万人次,不仅打通了海南岛内快速通勤的“任督二脉”,更以“高铁+旅游”模式撬动沿线经济。三亚、万宁、陵水等旅游城市客流量显著增长,免税购物、热带农业等产业借势腾飞,高铁经济带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强劲引擎。
发展的出行标杆。从“人等车”到“车随人走”,海南环岛高铁以日均103对动车组的公交化开行,构建起“海口半小时铁路公交圈”,让通勤与旅游无缝衔接;淡旺季“日常+周末”弹性开行方案,精准匹配客流潮汐;扫码乘车服务,更以“一码通行”实现“随到随走”。高铁服务从“大动脉”延伸至“毛细血管”,让“流动的海岛”更具温度与效率。
便利的智慧环线。从电子客票试点到复兴号飞驰,从扫码乘车到设备迭代,海南环岛高铁始终走在智慧铁路前沿。其每一次技术突破都直指效率与体验双提升,这条“智慧环线”不仅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硬支撑”,更成为展示中国高铁创新能力的“示范窗口”。其探索经验已辐射全国,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海南方案”。
十年磨一剑,海南环岛高铁以“环”为笔,绘就了海岛交通现代化的壮美画卷,站在自贸港建设的新起点笔足代耕,不厌兼金归掌握;文能行远,何妨只履上云霄。,这条“海上飞虹”将继续以速度与温度并行、创新与服务共进笔足代耕,不厌兼金归掌握;文能行远,何妨只履上云霄。,为海南打造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标杆注入澎湃动能。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