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V.7.28.95(官方)新IOS/安卓版/手机版APP下载
临近年关,气温在下降,但温情在涌动。杭城各街道社区组织多场“送温暖”活动,让居民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团聚,共同分享来自心底的那份感动。
暖心敲门守护 送上“安全锦囊”
“小王啊,你们来得正好!我们老年人对这些电器电线一窍不通,有你们年轻人上门宣传安全常识,还帮我们检查,真是让我很放心。”家住北山街道友谊新村的王爷爷拉着网格员的手,感激地说。
寒风渐起,如何让独居、孤寡、残疾老人及退役老兵安全、温暖地度过寒冬,成为了社区的一件大事。近期,北山街道辖区友谊社区、沿山河社区等社区启动“暖心敲门守护,放心安度寒冬”行动,网格员们化身为冬日温暖使者,走街串巷,将关怀与安全送到每一位独居老人的家中。
网格员采用“面对面、走上门”的方式,耐心向老人们普及了居家应急用气用电安全知识。他们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详细讲解电暖器、电烤炉等取暖用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叮嘱老人不要在电暖器旁烤衣物,要保持与可燃物的安全距离,离家或睡觉前一定要检查电器是否断电。值得一提的是,网格员还提醒老人的家属、监护人要加强安全陪护。
此次活动,不仅让老人们了解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用气用电等安全常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志愿传温情 邻里一家亲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增强社区凝聚力,灵隐街道庆丰社区近日开展“邻里一家亲”送温暖活动。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聚集在社区睦邻中心,忙着制作抱枕和拖鞋。这些“红马甲”中,既有编织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也有第一次尝试的年轻人,大家分工合作,细心缝制。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一个个柔软舒适的抱枕和一双双结实保暖的拖鞋在志愿者的巧手下诞生。随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志愿者带着这些满载爱心的暖心物资,送到高龄独居老人家中。
“高龄独居老人在生活中往往面临着诸多不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改善他们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庆丰社区工作人员小胡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亲手制作的这些抱枕和拖鞋,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一份爱。”
寒风凛冽,却阻挡不了爱心的脚步。在采荷街道夕照社区,近日针对特殊家庭开展慰问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将精心准备的大米、食用油以及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发放给特殊家庭成员。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耐心询问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并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保暖。
冬至饺子宴 感受人间小团圆
俗话说“冬至大于年,人间小团圆”。冬至有吃饺子的传统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这几天不少社区组织居民们一起动手,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宴。
12月20日,朝晖街道虹园社区联合辖区单位杭州佰乐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冬至包饺子 温暖老兵心”活动,让退役军人、军烈属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摆好桌子,铺上桌布,摆上饺子皮和馅料。揉面、擀皮、调馅……大家聊着家常,一个个饱满的饺子很快摆满桌面。
美味饺子宴,浓浓拥军情。看似平常的饺子,包的是崇敬之心,端的是爱心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吃的是暖心,传承的是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美德。热腾腾的饺子一出锅,老兵们一边品尝,一边说“好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关街道德胜社区则为忙碌了一整年的志愿者举办了年终大会暨冬至温情活动。本次活动特邀饺子店老板现场指导,志愿者们纷纷动手尝试。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将手工饺送给辖区孤寡老人、低保户、保洁人员以及外卖员等,让他们共享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我市老干部摄影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拍摄全家福,且看——
“银发摄影团”定格社区幸福瞬间
社区志愿者为即将“上镜”的居民整理服装、妆发。
摄影团志愿者正在为社区居民拍全家福
“您的头稍稍往老伴那边靠,好,很好!”“咔嚓!”……3月21日上午,市委老干部局开展的“和邻有约”系列活动走进芗城区金瑞社区,由老干部摄影志愿者组成的“银发摄影团”为社区居民免费拍摄全家福,用镜头定格社区幸福瞬间。
当天一大早,老干部摄影志愿者带着相机、背景布、打印机、相纸,精心搭建起了“摄影棚”。“摄影棚”外,已经有许多居民在排队。社区志愿者见缝插针地给即将“上镜”的居民整理服装、妆发,他们还细心地准备了各种道具,供前来拍摄的居民选择。
“孩子往中间一点,大家都靠近一些,很好,一起看镜头,一、二、三……”居民们在摄影团志愿者的指导下有序地摆造型、拍照,有怀抱新生儿的年轻夫妇,有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有退役军人家庭,有相濡以沫的银发夫妻……
听说有部分家庭想参加活动,却因有家人行动不便来不了,摄影团还派出志愿者小分队,背上相机到家中为他们拍摄。就这样,一幅幅鲜活生动、充满爱意的画面,定格在银发摄影团的镜头中。
此次活动不仅提供拍摄服务,主办方还帮居民免费冲洗、装框。“虽然现在手机拍照很方便,但聚在一起隆重地拍张全家福特别有仪式感,感觉很有意义。”参加活动的居民王女士拍摄完,一边挑选照片,一边感慨地说,一张全家福让她感受到了别样的温馨。拍照间隙,大家还相互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现场洋溢着爱的气息。
活动中,摄影团志愿者陈百用跑前跑后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忙得不亦乐乎。他既是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摄影俱乐部的成员,同时也是金瑞社区的居民。
“这些年来,在多方努力下,我所在的这个社区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亲身感受了城市发展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我也希望在这样的变化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百用向记者介绍,摄影是他的专长,作为离退休干部志愿者,他们的摄影团队经常外出为别人公益拍摄。今年社区改造接近尾声,他看见许多居民在焕然一新的社区里拍照留念,于是想到可以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为居民在新改造的社区中留下更有“仪式感”的幸福合影。老陈的想法得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支持和老干部摄影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于是,有了这场暖心的活动。
“开展全家福拍摄活动,对小家庭来说是一次相聚的机会,对社区这个大家庭来说,能增进邻里感情和凝聚力。我们长期开展‘和邻有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优势特长,助力基层社区密切邻里关系,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本次活动也是一次生动的实践。”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负责人刘志斌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紧密结合社区需求,组织“银发人才”进社区、下基层,组织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惠民活动。
☉本报记者 李 润
通 讯 员 李 青 文/图
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海有渔生|中国渔业社区保护可持续发展探索实践》入选三亚2023年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蓝丝带”串起人与海的和谐共生
本报记者 张慧膑
近日,三亚市2023年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名单出炉,由蓝丝带海洋保护梅联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发起的《海有渔生|中国渔业社区保护可持续发展探索实践》项目名列其中。
该项目聚焦“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探索一条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与环境效益并举之路。项目的重点从早期关注的“精准环保”,逐步转向“兼顾人与环境共同持续发展”,引导沿海社区居民由“人本位模式”逐步走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模式”,从环境保护、生计帮扶、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助力社区发展,至今已经深耕梅联社区12年。
在项目开展前,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发现近海岸渔村社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此,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协同社区管理团队实地调查,商讨解决方案,积极引导社区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环境与生态修复。同时,整合多方资源,协助社区成立“环境共管委员会”,共同为环境与生态保护努力。
同时,围绕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采用播放电影、举办社区联欢会、组织孩子参加环保活动、举办小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并建立“梅联志愿者服务中心”,深耕社区环保建设。
此外,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还积极从“生计”入手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通过技术赋能、生计转型等多种方式,间接性地推动当地生态环境修复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实现渔业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探索,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持续以“增加社区的生计来源,减少对海洋资源的直接依赖,减少环境污染”的模式带动当地社区经济发展。在梅联社区,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邀请旅游管理专家,为社区居民带来“民宿经营和管理培训”。2014年,在村里建起第一家“民宿示范户”,开展社区生计方式转型试点。截至目前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该村256户人家,经营民宿的就有200多家。渔民年收入由2013年的人均4000元左右增加至如今的人均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