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V.6.27.28(官方)下载网站IOS 安卓版 手机版APP下载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为老年人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近年来,贵州移动在“中国移动App”提供银发群体专属关怀页面,页面字体适当放大并增加语音播报内容,更适合银发客户阅读及使用。页面顶端直观展示了套餐余量、账单业务查询及充值缴费等核心功能,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引入便捷的语音及视频客服功能,为银发客户提供即时、无障碍的沟通体验。关怀版App还增设了已订业务、交费历史、我的卡券、家宽预约、语音客服及积分兑换等实用服务,全方位满足银发客户的生活需求,每月服务超过20万银发客户。
图为为老年人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贵州移动推出银发群体专属“欢孝卡”套餐,包含流量和语音资源,满足银发客户通信娱乐的日常需求。套餐还包含安全守护服务,银发客户添加家人成为守护人后,家人可以随时查看位置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让家人放心。在10086热线增加拨打客户年龄判断,65岁以上老人拨打均可自动转入人工客服专席服务,快速响应银发客户的服务需求。此外,贵州移动在全省490个营业厅设置了爱心座椅,方便银发客户等待休息;增加优先专席,减少银发客户排队等候时长,处处充满着对银发客户的关爱。
贵州移动还积极开展健康养老服务,每周五晚7-8点在“和家亲”平台邀请三甲及以上医院的主任医师开展“贵州移动健康黔行”专题直播讲座,结合三甲及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视频咨询、AI自诊、健康云档案、生命体征监测等康养服务,推出血压计、心率宝、生命体征监测仪、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满足银发客户及慢病患者的居家康养需求。目前已累计开展专题直播36场,累计观看人次达57.9万。
“智能手机不会用、不敢用”“手机支付难,怕有危险”。数字时代,年轻人眼中的便捷却成为一些银发群体眼中的“难题”。在贵州黔西南兴义市安佳坪东颐养园,贵州移动的志愿者们面对面、手把手地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人科普防诈反诈知识。贵州移动加强银发客户防诈宣传和适老关怀,每月进社区、进村寨、进家庭“月月讲”养老防诈宣传,拍摄“神州行银发课堂—老年人防诈指南”系列小课堂短视频,发送1.98亿条“养老防诈”系列海报彩信,线上线下全方位织密养老防诈安全防线。
图为贵州移动的志愿者们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
跨越“数字鸿沟”,畅享智慧生活。未来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贵州移动还将持续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信息化优势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进数字适老化发展,更好满足银发群体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以数智力量守护银发群体。(文/图 周泰年)
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作者:文/向攀 马野 图/栗也茹
2024年12月3日,中老铁路迎来开通运营三周年。三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货物超4800万吨,交出客货两旺、共建共享的亮丽成绩单,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
在中南半岛崇山峻岭间,中老铁路宛如一篇曲谱,纵贯南北,以基础设施“硬联通”带动标准规则“软联通”,促进文化民生“心联通”,它不仅是一条联通两国地理空间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条促进民心相通的幸福新丝路,演奏起中老两国人民深厚情谊的“幸福强音”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交响曲”。
人享其行暖民心,奏响丝路“为民音”。中老铁路全线每月旅客发送量由开通初期的60多万人次,增至目前的160多万人次,中国段日均开行旅客列车最高86列,老挝段日均开行旅客列车最高16列,不仅列车班次在增多,还推出了丰富的旅游线路选择,大大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也展现出越来越多的旅客对坐动车出行的认可。高速便捷的中老铁路,不仅让沿线人民享受出行红利,还帮助更多国际旅客得到了便利。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达113.9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达34.6万人次,共计服务了来自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成为了来往中老两国的热门选择。
物畅其流强合作,奏响丝路“友谊音”。中老铁路既是互联之路,也是友谊之路。老挝与中国山水相依,有着深厚的友谊基础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在中老铁路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到老挝工作生活,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经验,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悉,三年来累计运输货物4830万吨,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2024年上半年,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比10年前翻了一番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再创新高。面对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景,中老铁路不断寻求合作新机遇、开拓合作新潜力。今年前10个月,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399.6万吨,货值152亿元,并辐射泰国、越南等19个国家,进出口商品已从500多种拓展到3000余种,老挝境内运输成本降低了20%至40%,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文化互鉴促交流,奏响丝路“文明音”。因为有了中老铁路,山不在高,路不再长……道路的畅通催化着两国文化交流互鉴。老挝的瀑布、洞穴,中国的古镇、风情村……风景如画的中老铁路沿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前往,也在悄无声息中促进着文化交流,加深人民之间的感情和友谊。自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通以来,超过20万人实现了跨境旅游的实地体验,并通过互派留学生、开展人才培训项目等方式,培养出了一批复合型的高铁人才,不仅解决了老挝当地就业问题,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更是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中老铁路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两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必将带动两国文化深入交流与融合。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老铁路正满载期许和机遇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向着美好未来驶去,中老两国人民民心相通,友谊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活力。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
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鹿青松
12月1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公安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优化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发布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蕾介绍了山东文旅部门相关举措与准备。
孙蕾表示,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14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用好过境免签政策,加大政策推介力度”,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推动入境旅游发展。针对此次免签政策放宽优化的有利形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结合全省入境旅游客源统计报告和入境游客普遍关注的问题,将从3个方面靶向发力,充分释放政策利好,吸引更多入境游客来山东观光旅游。
一是强化目的地营销推介。开展过境免签国家区域国别研究和游客需求调研,针对不同客群的兴趣特征、消费习惯、获取信息渠道,精准施策开展营销推广。创新实施线上营销,运营好“好客山东”5大平台9个新媒体账号,发挥好网红达人独特作用,制播“外国人在山东”系列主题短视频,摄制多语种山东文旅宣传片,持续向全球推介“好客山东”整体形象。拓宽线下营销渠道,面向重点过境免签国举办“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文旅推介活动,宣传推介签证便利政策和山东优势旅游产品线路。积极争取在境外中国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境外营销平台摆放山东旅游宣传资料,常态化举办主题活动。
二是丰富入境产品线路供给。推动入境旅游线路产品更新迭代,整合和提升拳头产品。针对性开发滑雪、赏花、登山、文物、高尔夫等新业态产品和特色单品学贯古今,才兼将相;名垂宇宙,气作山河。,挖掘美食、美酒、非遗、书法、节会等富有“烟火气”“人情味”的消费热点和创意场景,推出更多精品线路,以新型供给满足和激发旅游需求。
三是更好服务和培育入境市场主体。正在研究制定《山东省“引客入鲁”奖励办法》,针对接待入境游客、邀请境外考察、境内外宣传营销等予以奖补,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培优山东入境旅游市场主体。支持省内市场主体“走出去”,组织省内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与外省过境免签口岸开展对接,推动山东纳入更多省际入境旅游线路。组织支持省内旅行社参加国际性旅游展会和境外促销活动。加大境外旅行商“请进来”力度,积极邀请重点客源市场旅行商来鲁考察踩线,对接市场信息,开发线路产品。创新举办旅游同业交流会、洽谈会、说明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好客山东”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