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报元裳鹤,随君下洞庭。新诗知不少,旧屐半曾经。黄爵松陵出,鲈鱼木渎拎。江滨应念我,遥指数峰青。V.6.97.27_APP下载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昔日滩涂荒山 今朝山青水绿
——贵州小流域综合治理一线见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小流域关乎大生态。在流域治理工作中,通常将小流域定义为二级或三级支流以下的自然汇水区域,犹如江河湖海的“毛细血管”。
3月20日,记者在黔西市协和镇新丰河段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伸出长臂忙碌作业,工人有序进行坝体浇筑,现场施工负责人来回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安全质量。“我们正月初六就复工了,整个工程要赶在今年汛期前完工,一天也耽搁不得。”该项目负责人刘全说。
多年来,由于该地区山高坡陡和村民的不合理耕作,导致水土流失、溪沟淤积,部分道路和良田亦有损毁,土地退化较为严重。
为此,去年3月,黔西市人民政府投资400万元,在距城区直线距离32公里外的协和镇开工建设新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目前正处于收尾阶段,主要采取石坎梯田工程、新建作业便道、沟道治理、水保林工程、封禁治理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4.16公顷,涉及协和镇新丰村、仡仲村、化甲村、和谐村、果坝村、长峰村共6个行政村4543户17839人。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杂草丛生,很少有人来。”附近村民王齐刚说,一遇暴雨,不少地方就会被冲垮,待雨水退去,裸露出更多的乱石泥沙。
去年以来,黔西市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昨报元裳鹤,随君下洞庭。新诗知不少,旧屐半曾经。黄爵松陵出,鲈鱼木渎拎。江滨应念我,遥指数峰青。,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以贵州省下达的当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治理任务为契机,对意向项目区进行择优选取,最终确定黔西市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为协和镇新丰小流域。
没有“小河清”,何来“大河净”。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单元,其治理成效的评价关键在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里就是我家的田地,以前有0.8亩,现在只剩下不到0.5亩。洪水如一把刀,每年都要削掉一部分。”村民张贵生指着一处犬牙交错的田地说。
去年3月,新丰河段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这让张贵生非常振奋。“今后在这里干农活,鞋子都不会打湿呢!”
张贵生的憧憬不无道理。筑坝、护理、修路、建梯……新丰河段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条从“滩涂荒山”到“绿水青山”的生态修复之路,正朝着山绿水清、鸟语花香的绿色和谐人居环境不断延伸。
如今,黔西市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让“沉睡”多年的土地焕发“新机”。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摇身一变成为如今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华丽转身后的田地,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昨报元裳鹤,随君下洞庭。新诗知不少,旧屐半曾经。黄爵松陵出,鲈鱼木渎拎。江滨应念我,遥指数峰青。胡彪
风清舵正行自远,沧海横流显本色。
回望极不平凡的2023年,安顺发展的“大事记”里写满奋进与奋斗。这一年,安顺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主战略主定位,只争朝夕抓落实、竭尽全力促发展,全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防范化解风险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发追赶积极因素持续集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过程中,安顺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肩负全面从严治党新使命,共绘清廉安顺建设新画卷。安顺纪检监察铁军将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安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清障护航。
■ 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纪检监察工作
“要始终胸怀大局,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中。”2023年10月27日,在安顺市纪委监委举行的主题党课报告会上,安顺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对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一年来,安顺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纯洁思想、纯洁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
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安顺市纪委常委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常委会集中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读书班等形式,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安顺市纪委监委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上专题党课、作廉政教育报告,班子成员认真开展学习研讨,抓好个人学习计划落实,积极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部室联动学习,推动该市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指导实践。
昨报元裳鹤,随君下洞庭。新诗知不少,旧屐半曾经。黄爵松陵出,鲈鱼木渎拎。江滨应念我,遥指数峰青。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人民网成都12月28日电 (王凡)12月27日,成都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号,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全新打造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新谷国际创新中心”,“披”上流光溢彩的夜间光彩“外衣”,科创新地标全线亮灯。
创新创业“星光”点亮科技孵化之光,天府新谷历时两年多打造的 “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再度刷新建设“进度条”,16.6万平方米高质量科创载体全面建成,即将呈现。
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成都今年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建设。2024年,“老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即将迎来深耕科技孵化的第30个年头,天府新谷同步推进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提升行动,依托“三网两跨”国际创新孵化链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培育新的创新增长引擎。
再添“国字号”硬核科创名片
高能级科创载体全面建成投用在即
入夜的城南天际线夜景,又添科创新光彩。在金融城核心区域,站在府城大道西段,“新谷国际创新中心”科技感十足的光彩律动,充满生机活力。
高达63.6米的“新谷之门”设计,呈现出生动恢弘的建筑美学。再添“国字号”硬核科创名片,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在“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建筑顶部,流畅律动的光彩线条,用动态光彩勾勒出“祥云”图景,蕴意创新创业直冲云霄、翱翔云端。
“今年1月,就在这里,我们迎来‘新谷国际创新中心’主体竣工,岁末之时,高能级科创载体已经建成,即将全面交付投用。”天府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天府新谷已聚集上千家企业万余名创业者,园区年产值40亿元,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逾百家。随着16.6万平方米的新建科创载体“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全面投用,届时,天府新谷创业社区载体面积将达53万平米,聚集创新创业者将达到2.5万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