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挑残灯芯觉寒天。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一天凉气晚风尖。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V.2.72.93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芝山村村集体收入实现“六连增”,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感慨——
“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好的发展资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通讯员杨柳
眼下,忙碌的秋收秋种工作告一段落,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算起今年的收益账,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3000亩富硒水稻喜获丰收,其中籼稻销售近200万元,100多万斤糯稻、粳稻则被“请进”保鲜粮库,用于酿酒和加工12—16元/公斤的富硒大米。富硒水果、富硒茶、富硒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售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挑残灯芯觉寒天。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一天凉气晚风尖。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加上乡村游收入,每月也能进账30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比去年增加5%—10%,实现‘六连增’。”
偏僻小山村的好收成从何而来?“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好的发展资源。”在李其军看来,下决心关停矿山,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芝山村最大的发展底气。
11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芝山村,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白墙黑瓦,沥青柏油路平坦整洁,坑塘沟渠碧波荡漾……谁能想到,这个小山村在10多年前,为了温饱只能开山采矿?
“芝山村地处溧水最偏远的东南角,以前村里采石场、水泥厂很多,扬尘污染严重,村门口是一座臭水塘,农田大面积抛荒,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回忆起当年荒芜的村庄,村民李荣七非常感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溧水区把绿色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彻底关停了芝山村化工企业和露天采矿企业39家,同步推进矿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展塌陷、滑坡和河道整治,同时打造乡村小微湿地近千亩,昔日矿山集聚逐步恢复了群山叠翠的自然面貌。
2018年底,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李其军被请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一上任就带着村民改善村庄环境。拆除闲置猪舍、清理房前屋后的杂树和杂物等,就这样大干了3个月,芝山村模样得到彻底改变。
村庄环境变好了,李其军开始筹划起下一步。芝山村里芳山小流域山水田林草自成系统,土壤肥沃富硒,倘若用来种植富硒农产品,岂不有天然优势!说干就干,2019年2月,芝山村成立综合社,流转农民抛荒、闲置土地5000多亩,建成富硒生态产业园。“综合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不仅有土地租金和年底分红作为保底收入,还有工资收入。”李其军说。
为做强富硒农产品产业,芝山村请来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保驾护航,还牵手南农建设炭基有机肥厂,生产的高端炭基有机肥用作村里富硒农产品种植的主打肥料,形成生态循环,提高农产品品质。
田间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富硒特色产业基础上,芝山村着力打造以生产富硒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田园芝山”公用品牌,通过将系列富硒农产品细分,形成了“芝山紫韵”“石燕晶韵”富硒大米、“石燕公社”米酒、“芝山晶韵”菜籽油等一批特色产品品牌。“田园芝山”品牌所覆盖的34种农副产品年销售额,从2019年的260万元提高至2023年的450万元。
发展乡村休闲游是另一条路子。芝山村不仅配套了酒窖、瓷窑、油坊、豆腐坊、蜂场、畜禽养殖场、特色餐厅、民宿等,还挖掘红色文化,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铜山战斗纪念广场等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吸引40多名年轻人回村就业创业。2023年芝山村综合社增加村民务工、土地租金及分红收入7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0万元,人均收入已由2018年26730元增加至2023年的38324元,昔日荒山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眼下,芝山村又有了新计划。“我在芝山有块田”共享稻田认领活动已经启动,精选100亩基础设施完善的优质稻田,邀请社会公众认领共享稻田,体验农耕乐趣。“东‘稻’主不仅可以享受农耕乐趣,还可以入住民宿领略乡村美景。”李其军介绍,农田认养费用为5000元/亩,费用包含耕地、育苗、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加工,以及每亩250公斤富硒有机稻米。认养满半亩地的东“稻”主每年还可以免费入住民宿五晚,认养满一亩地的东“稻”主每年可以免费入住园区民宿十晚。
就在前不久,总投资6.7亿元的大唐晶桥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也正式落户芝山,将充分利用废旧矿坑打造总装机容量80MW的综合性绿色能源项目,目前矿坑消险等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芝山村的明天会是个啥样?”记者问。
“让城里人来了就不想走!”李其军底气十足。
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挑残灯芯觉寒天。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一天凉气晚风尖。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有机融合
北京持续照料养老社区开园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7日 03版)
本报讯(记者赖志凯)日前,记者从北京市首个国有企业自有自持自建自营的CCRC(持续照料养老社区)项目开园仪式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论坛上获悉,该项目在全面嵌入适老化细节的同时,融入属地文化元素,构建京韵文化生活社区空间。
据悉,该社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一期建有开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养老公寓共计297套,养老照料中心照护床位230张,可以容纳1000余人居住其中。
据介绍,北京市西城区与房山区协同合作了首个综合型养老社区项目恒煦·满园。该项目位于房山区良乡大学城,项目由5栋建筑围合形成6大空间,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挑残灯芯觉寒天。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一天凉气晚风尖。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
该项目通过提供一体化服务,有效实现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有机融合,符合国家和北京市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西城区民政局为该项目授牌,正式认定其为西城区养老康养基地。作为全市首个建在大学城里的高品质持续照料养老社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认定其为校外实践基地。
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挑残灯芯觉寒天。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一天凉气晚风尖。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开营仪式现场。四川省税务局供图
12月21日,“蜀税英才”思想淬炼实践营地开营仪式在甘孜州康定市举行。四川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甘孜州委常委、副州长、康定市委书记颜磊为营地揭牌。
“蜀税英才”能力提升实践营地是四川省税务局贯彻新时代人才兴税战略而搭建的全省税务系统人才培育新平台,培育范围涵盖全省税务系统。今年以来,四川省税务局已相继在广安市、成都市开设川渝协作实践营地和智慧税务实践营地,本次思想淬炼实践营地在甘孜州揭牌,标志着“蜀税英才”能力提升实践营地矩阵按计划全部顺利建成。
3个营地主题不同,功能各有侧重。川渝协作实践营地致力于打造一支川渝税收协作方面的全能型、高素质队伍,智慧税务实践营地重点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智税人才,而思想淬炼实践营地的核心要义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让学员们在严格的作风锤炼、意志磨炼、本领锻炼中,做到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相统一。
“蜀税英才”思想淬炼实践营地不仅在甘孜州设置了实训点,还在阿坝州和凉山州同步设点开营。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选择在“三州”地区建设“蜀税英才”思想淬炼实践营地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挑残灯芯觉寒天。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一天凉气晚风尖。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一方面是基于此前四川省税务局“四市”“三州”对口帮扶工作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是由于“三州”地区是长征精神、两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民族地区红色资源,是良好的“教学场”和“练兵场”。
甘孜州委常委、副州长、康定市委书记颜磊表示,“蜀税英才”思想淬炼营地作为税务人才政治思想淬炼的主阵地,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好课堂,是青年干部增强理想信念的实践地,希望通过营地建设和人才培育,为民族地区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按照计划,“蜀税英才”思想淬炼实践营地每年将选派2批次,集中在第三季度开展实践,每批次90人,时间1个月,呈现阶段性实施、集中性实践特点;在形式上,将统一采取“理论+实践+理论”三段式实践锻炼模式,通过院校“训”、岗位“训”和实战“训”,切实提升实践锻炼质效。
揭牌仪式上,四川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就思想淬炼实践营地建设提出相关要求。李杰表示,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实践锻炼让学员既身入“三州”民族地区,又心入民族地区税收工作,同时要注重成果转化,实践营地要积极引导学员勤学善研、且思且行,促进实践锻炼成果固化深化转化。
揭牌开营的同时,首批学员也迎来实训“第一课”。来自三台县税务局的学员彭金强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展现首批学员的良好风貌,坚持学以明志、学以修身、学以致用、学以律己,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实的成效完成好本次实践淬炼。”(陈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