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课件

2013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课件

ID:549996

大小:1.46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3-04-03

2013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课件_第1页
2013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课件_第2页
2013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课件_第3页
2013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课件_第4页
2013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课时 免疫调节必修3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动 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的物质。2.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免疫反应皮肤、黏膜吞噬细胞人人生来就有,不具有特异性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3.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__________而组成。(2)作用:________________和抑制肿瘤等。(3)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抵抗外来病原体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4.体液免疫吞噬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_____与抗原结合,形成___抗体沉淀或细胞集团 三、细胞免疫1.细胞免疫中,进攻靶细胞的是___________2.效应T细胞_____(能、不能)杀死抗原3.效应T细胞来源:_________________4.结果:_______细胞可以与被______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_______,最终被____________效应T细胞不能T细胞或记忆T细胞效应T病原体吞噬、消灭抗原惟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抗体。 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连线) 六、免疫学的应用1.______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________________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3.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衰老癌变的细胞疫苗人工标记的抗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五、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__。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2.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淋巴因子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①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处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线中对抗原加工处理并呈递;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②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惟一不能识别抗原的也是浆细胞。③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其消灭。提醒: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惟一惟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惟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 下图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组成的概念图,据图回答:(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分化形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的结果。(2)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属于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在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血干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摄取、处理、呈递抗原① (3)图中所示的以下细胞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有___(多选)。A.记忆细胞B.②C.③D.④(4)记忆B细胞在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________,快速产生________,与抗原结合。(5)抗原可经不同途径刺激相应的细胞形成浆细胞,其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增殖分化抗体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经吞噬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细胞2的形成需要经过抗原的刺激C.细胞3在骨髓中形成D.物质a和细胞2产生的物质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以下对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B.记忆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C.吞噬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免疫系统有防卫功能,而没有调节功能A 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CA.B细胞B.效应B细胞C.T细胞D.效应T细胞 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的过程 2.细胞免疫的过程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免疫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免疫时间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免疫异常疾病过敏反应 关系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1)对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对细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3)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部分丧失(1)体液免疫中抗体的作用: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与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与抗原结合后,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使抗原失去活动能力。(2)受到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醒: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产生了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样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以消灭抗原(二次免疫),如图所示:4.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更强,产生抗体量大,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1)根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2)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胞内,则为细胞免疫。【技巧点拨台】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C 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 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D 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B浆记忆特异性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关于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B 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预防A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种类项目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AIDS是HIV侵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破坏人体第三道特异性免疫防线并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提醒: 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能制备疫苗的原因(1)艾滋病病毒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即使制备出疫苗,也很难对机体内所有的艾滋病病毒产生有效的预防。(2)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所以艾滋病病毒难以制备疫苗。 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程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可以通过注射激素以增强免疫能力来进行治疗B 拓展:(1)曲线②中的小鼠特异性免疫情况如何?B细胞缺陷小鼠,丧失了体液免疫能力;T细胞缺陷小鼠丧失了细胞免疫能力和部分体液免疫能力。(2)①曲线所示的细胞缺陷,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影响?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减弱。 2011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将病毒置于细胞外,病毒不能繁殖B.在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注射艾滋病疫苗后还有可能感染该病C.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后,攻击人的T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直至丧失D.注射艾滋病疫苗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D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传出融合电位变化B细胞化学信号向电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免疫的应答。造血干细胞体液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A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先天具有接触病原体等之后后天获得的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种类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体液免疫:利用抗体消灭细胞外的病原体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细胞免疫:宿主细胞被裂解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C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D 1.概念给定条件类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目的及一些附加条件(实验材料用具等),利用已有知识来写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给定条件类实验的设计思路2.注意事项(1)读懂实验题目,明确设计要求:一个结论的证实,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来完成,设计方案的选择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所以在把握实验目的之后,要细心地去弄清楚题目的设计要求。例如:鉴定高秆小麦是纯种还是杂种。若题目要求用最简易的方法,则只能用自交。 (2)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明确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或“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或其他知识)是什么。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3)确定实验变量,设立对照实验:找出自变量(实验变量或实验条件)和因变量(反应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4)设计合理的操作过程:基本的实验方法选定以后,就要制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些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 用切除法验证胸腺对免疫排斥反应作用的实验,设计如下:(1)取3只大小相同、长势良好的小白鼠,并编号为A、B、C。(2)手术切除A的胸腺,对B进行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3)通过手术将A、B背部相同位置去除大小相等的一小块皮肤。(4)将C身上的皮肤取两小块分别移植到A、B的背部。(5)正常饲喂A、B两只小白鼠一段时间,观察背部移植皮肤的情况。(6)对比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为:小白鼠A背部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较长,小白鼠B背部的移植皮肤很快坏死脱落。说明胸腺对免疫排斥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3)A、B、C三组小鼠,哪组是对照组,哪组是实验组?拓展:(1)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结果的可信度,需要怎么设计?将每组中的小白鼠数量增多。(2)切除胸腺的小白鼠,器官移植成功率较正常个体高还是低?高。胸腺在免疫排斥中起着重要作用,切除胸腺的小白鼠,免疫排斥能力降低,器官移植容易成功。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C组的作用是提供皮肤,既不是实验组也不是对照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一八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