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V.1.23.68-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从苏州搬迁到阜阳市颍东区,安徽栎玛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仅在一年内就实现了从签约到投产。据介绍,自2024年年初投产到10月份,公司产值达到4600万元,上交税费近100万元。
从签约到投产一年内完成
“这是我们为一家企业制作的智能门锁组件,这个是摄像头的零部件。”在生产车间内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安徽栎玛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运成介绍,公司拥有模具设计制造、金属压铸、表面喷涂、机械电子产品检测等生产车间,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安防监控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
为何会从苏州来到阜阳?“2022年底,我们得知公司所在的地方要拆迁,就开始四处找厂房。”杜运成说,苏州和阜阳结对合作密切,在两地的帮助下,2023年年初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公司转移到颍东经开区。更让杜运成惊喜的是,当地政府办事效率特别高,公司不仅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也是阜城三区首例“五证齐发”项目。
经过10个月左右的建设,2024年1月18日,得益于阜阳市“建筑工程竣工联合验收”试点,公司在当天就一次通过备案完成发证。3月,压铸车间生产线试运转,基本实现“签约、供地、建设、投产,一年内完成”的目标。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达产后可新增年产5000吨精密金属压铸生产能力,年产值2亿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受益者
杜运成曾在阜阳生活过20多年,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只是我,以前苏州工厂的大部分员工都来到了阜阳。”杜运成说,一些员工更是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
马林是宣城人,目前是安徽栎玛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从苏州来到阜阳已近一年。“在苏州的时候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我们的生产还有淡旺季,但在阜阳,因为订单很多,机器设备需要24小时运转。”马林说,2024年公司安装了15套压铸机,当地政府部门主动服务,生产所需的水、电、气很快到位,各项成本明显下降。
“我是和爱人一起从苏州来阜阳的。”胡中勇是公司的一名模具工,爱人也在公司上班,由于公司补贴房租,夫妻俩在当地租了一套大房子,收入也很稳定。“工友们有江西的、四川的,都比较适应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在杜运成看来,公司和员工们都是“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技术、市场、原料、人力资源、物流、售后服务等完全可以无缝融合。“机械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增加投资。”(姚一鸣 蔡安安)
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南陵2月3日电(记者汪瑞华、陶涛、陈曦)“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农历腊月二十三,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的双溪堂广场,人头攒动,热闹不已。
小年夜的霭里“村晚”。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适逢农历小年,当晚,一台由霭里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如同一缕升腾的烟火气,瞬间把浓浓的年味“拉满”。
穿着雨披也不影响看“村晚”的兴致。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下午5点,天已渐黑,雨仍旧下,但丝毫不影响乡亲们赶来看“村晚”的兴致,有的披上雨衣、有的撑起雨伞、有的还抱着小娃,眼看着大戏即将上演,广场上的观众越聚越多,一段村民自发编排的腰鼓,拉开了“村晚”的演出序幕。
随后,舞蹈《欢欢喜喜过小年》、歌曲《春风十里报新年》、黄梅戏《打豆腐》、民俗表演《五福迎春》等节目轮番上演,讲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情、舞的是乡韵,承载的是乡愁,浓浓的乡味气息,弥漫了整座山村。
民俗表演《五福迎春》。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小品、舞蹈、民歌、器乐……一个个节目让村民们眉开眼笑、乐从中来。绿水青山为台、流水人家为幕,台上各显神通,台下欢声雷动,这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是对未来的自信和期许。
要知道,霭里村这台“村晚”可不简单,它是今年全国春节“村晚”的示范展示活动,虽然没有炫酷的舞美,也没有夺目的灯光,更没有耀眼的明星大腕,但那股齐聚一堂过小年的热闹劲,一点不亚于大型晚会。
娃娃们也成了“村晚”的主角。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家住广场的农家乐掌柜杨新兵,在家门口忙着用手机录视频、发朋友圈,“双溪堂建好后,既可以办酒席,也可以搞文艺活动,别提多热闹,现在村庄环境美了,生活条件好了,就图个开心。”
过年,最紧要的就是开心。
歌舞《铁画传奇》。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当天,2024年“村长有约·到霭里过小年”火热上演,烟花秀、舞龙灯、磨豆腐、春祈迎新等系列活动“龙”重登场,好戏连连。在吹拉弹唱间,在载歌载舞中,在非遗展示上,增进了感情,凝聚了乡情,也让大家走得更近、关系更亲。
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聚焦城市特色 展示宜人、宜旅、宜居、宜业城市标签
我市2024新春灯会明晚亮灯
三峡日报讯(记者高然、通讯员谭凌)2月7日晚,以“龙行龘龘 朤朤宜昌”为主题的宜昌市2024年新春灯会将在滨江公园正式开启。本次灯会聚焦宜昌城市特色,向外界展示宜昌宜人、宜旅、宜居、宜业的城市标签,将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文化视觉盛宴。
2月5日下午一片长安月,随人万里寒。独怜沧海客,同向越台看。肝胆光能照,河山影未残。浮云自西北,惆怅倚阑干。,在新春灯会布展现场,龙年元素十足,十多个形态各异的龙形灯组分散在会场的各个角落,氛围感拉满。现场工人正在紧张忙碌。承办方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整体安装进度已经达到90%,后续将进行灯组线路调试、造型细节完善。
据了解,此次灯会围绕中国传统年节文化、屈原昭君文化、峡江文化、长江大保护、城市文旅IP、宜昌知名特产、非遗项目、体育过大年等八大板块进行设计布局,通过5组大型网红灯组、4组主题文化灯组、17组互动灯组的有序排列,形成“山水相融、借势造景”的游园观灯布局。
相比往年,灯组大量使用最新科技幻彩编程灯带技术,色彩更加丰富,视觉效果却更为柔和。此次实现了部分大型灯组的传动,让灯组更加灵动时尚,持续引流出圈。
依景布灯,借景造灯,依托滨江公园改造后的场景,灯会现场藏着许多细节与暖心的布置。造型方面,不仅巧妙地融入了屈原笔下“九歌·山鬼”的文化元素。还将中国古代传说十二花神与十二生肖元素结合,充满了艺术感。
今年的新春灯会在兼顾多年龄段受众的审美需求基础上,更具青春气息,“潮”“萌”设计元素突出。灯会承办方负责人李俊介绍,主舞台每晚还将举办为期十三天的景区推介演出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将利用小广场等地开展各类互动型群众文化活动,近40个身着国风汉服的NPC也将“混”人群与市民一同闹新春。现场还将组织创意市集,开展灯笼饰品售卖、汉服及拍照设备租赁等,提供沉浸式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