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泉蓄水得方塘,塘上孤亭额净凉。即景底知真恰当,轻裘未换袷衣裳。V.1.65.40(官方)下载网站IOS 安卓版 手机版APP下载
一、源起:乡村新篇待启,社区治理求变
邻城村,坐落于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西北要冲,郫彭路与沙西线在此纵横交错,交通的便捷性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凭借这一地理优势,花卉苗木产业蓬勃兴起,春熙花境、郫都区艺生花卉园艺场等10余家企业纷至沓来,苗木销售运输环线的构建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为村庄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4年,社区保障资金项目的实施为邻城村带来全新发展契机。大邑县和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邻城村散居院落“一格一品”营造项目执行单位顺势入驻,秉持专业理念推行“母项目+子方案”模式。在深入调研辖区内28个散居院落的独特风貌与村民多元需求后,精心梳理并发布一系列小微项目,核心聚焦于培育居民自组织、深化社区自治进程、推动居民自我服务实践以及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公共产品,旨在切实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在项目前期筹备阶段,2024年7月1日至8月间,和一社工与社组负责人紧密协作,全面深入各院落走访调研。通过细致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精准掌握院落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现状、文化传统等基本信息,广泛收集村民在休闲娱乐、环境卫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科学梳理出契合各院落特点的服务方向。随后,以激发“微网格”内村民参与热情为导向,面向全村开展竞争立项,成功推出10个微项目,涵盖院落文化挖掘与弘扬、公共空间创意营建、志愿者队伍系统培育、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关键领域。截至2025年2月,在项目持续推进过程中,成功孵化培育出3支组织架构完善、服务方向明确、服务领域清晰的社区社会组织。和一社工充分发挥母项目的专业引领与资源整合优势,通过组织定期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分享、提供技术指导支持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成长提供全方位赋能,助力其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邻城村6社、7社在村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牵手互助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开启邻里互动空间营造的创新实践,邻城六七广场共建项目应运而生,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引泉蓄水得方塘,塘上孤亭额净凉。即景底知真恰当,轻裘未换袷衣裳。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武昌打造全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
11块路线图标牌为外卖骑手指路
骑手路过时会停下查看一下路线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秦璟 通讯员况昕昀)5个小区的出入口,摆放着11块绘有小区路线图的标牌,楼栋、休息点、卫生间分布一目了然,这一举措获得武昌区南湖街道外卖骑手点赞。宁松社区党委书记张艳介绍,这是他们在全市打造的首个“骑手友好社区”。
3月13日中午,在宁松社区康乐苑小区门口,不时有外卖骑手停在这块路线牌前查看,很快就明确了目标楼栋方位,径直驶向楼栋。
外卖骑手方柯入职还不到一个月,主要负责南湖片区的外卖配送,配送范围约方圆5公里。他说,这块牌子对他帮助很大。
“我们配送范围里有很多老小区,经常遇到门牌、楼栋号不清楚的情况。有的骑手晚上自己带手电筒,一栋楼一栋楼地找,高峰期很容易超时。”方柯说,“有这个地图就简单多了,出入口、楼栋方位很清晰。我觉得很贴心。”
仔细观察骑手路线图上的楼栋分布,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康乐苑小区5栋对面是9栋,14栋和15栋中间隔着12栋,并非规律性分布,如果不是长期居住或经常出入小区,还真是容易迷路。图上还标记了物业办公处和休息室,并提示骑手可以在物业处借用卫生间。
张艳介绍,宁松社区是南湖街道成立的第一个社区,所辖小区多具有房龄长,道路、楼栋错综复杂等特点,寻址耗时耗力是外卖骑手反映最多的问题。2月28日起,宁松社区与美团站点等联合开展“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行动,其中一项就是绘制“骑手友好路线图”,辖区小区共11个出入口均已安装了路线牌,帮助骑手迅速定位送餐楼栋和休息区域。
在宁松社区“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方案中,还包括“设施友好层”“人际友好层”等。如设置相应休息点,举办骑手关怀保障活动,号召骑手积极参与随手拍。
方柯说,他以前听不少同事说过,街道、社区经常举办安全宣传、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感觉南湖这边对骑手的关怀还挺多的。”
张艳介绍,新就业群体是社区重点服务对象。社区正筹备在老旧小区里安装夜间能够反光的楼栋牌,继续完善骑手友好社区的各项服务,也会进一步携手美团等企业,加强配送站点与友好社区共融共建共治。
引泉蓄水得方塘,塘上孤亭额净凉。即景底知真恰当,轻裘未换袷衣裳。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芦晓春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芦晓春)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平谷区获悉,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落实市委“百千工程”要求,该区将突出特色打造多个区域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重点打造峪口镇“农业中关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南独乐河镇“平急两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据了解,平谷区在全市率先召开了区级“百千工程”动员部署会,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3个市级创建示范村和8个市级创建提升村,创建数量为全市最多。
在创建中,平谷区突出农业中关村“科技强村、科技兴业”和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建设特色。其中,峪口镇“农业中关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高精尖”农业为主导方向,打造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宜产宜居宜业、富含文化底蕴的农业科技创新小镇。南独乐河镇“平急两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打造集生活服务便利、产业形态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应急保障能力过硬的新型乡村社区。
在市级示范村创建基础上,平谷区将每年创建一批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平急两用”乡村振兴示范村、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三种创建类型,以点带面初步形成“农业中关村”示范片区、“平急两用”示范片区、休闲综合体示范片区等多个区域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努力在全市率先打造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样板。
下一步,平谷区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经验转化落实,不断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推动平谷区由“大农区”向“大景区”转变,在更高水平上打造“百千工程”平谷模式。